“造车”VS“上车”,家电巨头想明白了

来源:IT之家  时间:2022-12-25 12:20  浏览量:4811  作者:叶知秋   阅读量:6493   

1886年,来自德国的25岁青年罗伯特·博世在斯图加特创办了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工场,实际上是一个小作坊。

前期,博世经历了大起大落从1897年开始,博世开始为汽车提供更好的点火设备,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可靠供应商之一

1927年,老罗伯特从众多任务中退休,思考博世的长期计划他认为仅仅在汽车行业打拼是不够的从此,博世走上了多元化之路,仅用了几年时间,就从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为一家全方位的电气公司

是博世家电多元化的一个大方向1933年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博世冰箱震惊同行,随后推出洗碗机,洗衣机等家电产品

截至目前,博世的业务主要涵盖汽车及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及能源和建筑技术四大业务领域。

与博世的成长之路相反,一些中国企业,如美的,格力,海尔,海信等在家电行业发家的华为,现在正在进入汽车行业

2022年11月底,关于造车传闻,海尔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不会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但不排除涉足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汽车零部件业务目前,海尔正在围绕汽车产业的互联网生态进行布局

本文对中国家电企业的造车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试图回答两个问题:家电企业的两次造车有何不同家电制造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意义是什么

1.两次造车潮

中国家电企业历史上有过两次造车热潮,第一次发生在2003年前后,结束于2008年,2016年第二次上涨,目前仍在发展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扬子和春兰是中国家电企业的先行者。

1996年,扬子集团主营产品冰箱外包,转向皮卡和客车,第二年,著名空调厂春兰斥资7.3亿元收购南京东风集团专业汽车制造总厂。

在扬子春兰涉足汽车圈六七年后,也就是2003年左右,其他家电企业开始跟进这是因为当时家电行业进入微利时代,而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整个行业跨界汽车制造的氛围非常浓厚正是在这一年,电池之王王传福通过收购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王力可传福,家电巨头都选择了收购,最快的造车方式,与王传福不同的是,在这场造车潮中,家电企业无一例外都指向了商用车。

2003年1月,新飞收购新乡客车总厂,确立了以冷藏保温车为突破口的发展战略同年8月,美的集团与昆明高新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美的云南汽车一体化项目此后三年,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舟汽车有限公司,湖南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奥克斯斥资4000万元收购沈阳农机集团旗下马爽轻型车制造有限公司95%的股权,成立沈阳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两个月后,扬州格林柯尔收购江苏亚星客车总股本的60.67%收购后,扬州格林柯尔成为亚星客车最大股东

冲向汽车的家电人们很快意识到,汽车制造不是只靠一点点热血和金钱就能做到的,其难度远高于家电制造由于汽车产业链掌控能力不足,质量问题频发,产销不畅,2005年至2008年,家电企业纷纷刹车,有的终止,有的转让,有的剥离,只剩下一地鸡毛

激情消退后,家电主们逐渐专注于自己的老本行,直到2016,2017年的第二波造车。

家电企业新一轮造车与第一轮相比,同样的背景是家电行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家电企业急需新的增长飞轮,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

不同的是,有的企业继续造整车,有的企业亏损后不敢轻易涉足整车制造而是选择配套零部件或者布局车联网等领域

格力还是通过收购来打造整车2016年3月,格力电器拟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但公司董事会未能批准同年12月,坚定看好新能源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亲自集资,携手王健林入股银隆,开始了漫长的造车之路2017年,国外家电巨头戴森表示也准备研发电动汽车

2016年3月,美的集团宣布与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智能家居及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以实现人—车—生活的智能互联发展目标。

海尔更为谨慎,通过投资布局汽车业务2017年11月,海尔资本投资车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飞驰镁电,一个月后,我投资了童鸣高科,这是一家制造车载控制面板和智能中控等汽车零部件的企业海尔还投资了汽车检测设备制造商赛赫智能和泰伯车联网等企业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企业也在不断调整战略,以跟上时代的变化与此同时,海信,TCL等其他家电企业也相继进入市场这一波家电企业布局汽车业务方兴未艾

2.造车VS上车

如前所述,新能源汽车时代,家电企业汽车业务布局出现了明显的造车和上车的分化。

目前家电企业中的造车人属于弱势力量。

当初董明珠收购银隆,意图制造整车,也确实造出来了2019年年中,银隆新能源推出了一款名为艾菲的MPV,但这款车的存在感甚至不如格力手机

戴森的造车计划也泡汤了2019年10月,由于难以实现商业化,戴森不得不放弃造车

有意思的是,海尔在2019年7月发布了一款赛车产品,引起了很多关于海尔制造整车的热议但实际上,海尔的赛车只是为了展示海尔直通车的性能,并无意涉足整车制造

造车人的家电企业中有一个另类的存在,那就是创维严格来说,家电品牌创维集团最初并没有涉足汽车业务,而是创维创始人黄鸿升的二次创业

2010年底,黄鸿升开始制造汽车经过一系列操作,重组南京金龙商用车业务,成立凯沃新能源2017年5月,凯沃再次获得乘用车准入资质2019年11月,黄鸿升推出品牌梅田,正式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但梅田始终没有打开市场

考虑到创维的品牌更高,2021年3月,凯沃新能源与创维集团签署了商标转让协议,为黄鸿升打造创维汽车铺平了道路。

创维在中国造车处于劣势创维汽车公布的交付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创维汽车交付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2859辆,其中国内交付1667辆,海外出口1192辆从1月到11月,创维销售了19039辆汽车

与苦苦挣扎的造车相比,大多数家电巨头,如美的,海尔,海信,格力等,越来越倾向于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发展上车,成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生力军

2020年3月,美的旗下子公司收购和康新能,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并整合到原美的集团机电事业部,升级为机电事业群,成为其核心业务次年5月,美的旗下凌薇汽车零部件公司正式公布了电机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底盘执行系统三大产品线

今年2月,美的集团投资1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战略基地,在安徽省安庆市奠基这是美的集团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

海尔多次传言要造整车,同时也频频与整车厂商合作。

2021年3月至5月,海尔先后与SAIC,奇瑞,吉利等汽车厂商签署合作协议,涉及智能驾驶,材料,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互联等领域。

在海尔布局的同时,海信不甘落后,斥资约13亿元控股日本三电控股有限公司,拓展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产业随后,海信透露了汽车电子的三大布局:车路协同,智能驾驶舱,车载热管理

海信汽车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刘曾表示,海信的定位很明确,就是服务主机厂,做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同时,TCL创始人李东生也明确表示,TCL未来不会考虑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会在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上发力我们成立了新的车载产品部,我们会搭上新能源汽车的列车,但如果不造车,我们就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提供商

格力开始在零配件领域发力2021年4月,格力电器公布了一项名为一种铁芯冲压,定子铁芯,电机与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重要部件永磁电机领域

2021年11月,格力通过并购获得全球制冷组件行业领导者杜南环境38.78%的股权,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此外,在今年10月的一次直播中,董明珠承认格力为特斯拉底盘零部件提供了制造支持

放弃造车的戴森也加入了上车的行列2020年11月,戴森创始人宣布计划投资36亿美元开发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并透露将专注于固态电池技术

3.跨界的意义

家电企业再次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上车而不是造车,是为了开拓新业务,创造新的增长点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中国家电企业就像是建设汽车强国的一支生力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多次强调,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拥有专用的R&D能力,还能为汽车企业提供各种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保证一个国家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

全球前10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日本,美国,德国企业占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占比相对较低虽然中国早已稳居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中国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是大而不强,缺乏世界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及其技术

由于历史原因,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中国的汽车及相关产业很难迎头赶上,中国的博世没有培养出来但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同时也是全球汽车供应链格局被重塑的时候,中国有了产生新零部件巨头的机会和土壤

那么,谁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中国博世。

新能源汽车时代,传统的汽车产业链无法覆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所有新领域,新产业,新技术,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无法完全由单一行业或企业承载互联网,人工智能,通信行业等跨界新势力与传统汽车企业具有天然的强互补性,推动跨界融合可以加速中国汽车工业新型现代化进程

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跨界而来的家电企业同样志在必得事实上,不仅有家电造车,还有房地产造车,手机造车,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都涉足汽车领域跨界,尤其是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领域,已经蔚然成风

正如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所说,在时代的大变革中,一切都在剧烈颠覆和重构过去我们强调边界,但这个边界已经逐渐模糊

当边界模糊时,跨界是正常的某种程度上,跨界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中国电动汽车100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近期对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思考中指出,未来的变化不会主要取决于现有的企业,而是取决于刚刚进入或准备进入的科技型企业,因为它们代表着跨界,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

无论是汽车行业的企业,还是跨界的企业,只要发挥优势,取长补短,促进融合,就能打造中国汽车产业的新优势一方面可以更快的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另一方面可以共同努力壮大自己的零部件产业,从而加速实现汽车强国的目标

全文参考

美丽的造车,只是制造了一种‘孤独’吗。》,经济日报

安庆恒:汽车产业跨界融合新势力的一些新认识,电动汽车百人会

汽车产业跨界融合与新动力,车百智库,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文推荐

  •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推介会在中国华电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召开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推介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政策宣讲会在湾谷科技园举行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