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8万起,极狐阿尔法T5上市和宋PLUSEV该选谁

来源:易车网  时间:2024-02-13 07:16  浏览量:8395  作者:叶子琪   阅读量:4296   

有朋友让我推荐一台20万级的家用纯电SUV,适合年轻人,除了平时上下班代步,周末还想带着老婆孩子去近郊玩一玩,所以这台车一定要,安全,智能,并且空间大,家人都推荐宋PLUS EV,但是他觉得宋PLUS的智能化程度一般,外观也中规中矩,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当然有,极狐阿尔法T5,于本月27日刚刚上市,售价为15.58-19.98万元,分为三款520公里续航的版本和一款660公里续航的版本。

其实在15-20万这个价位中的纯电SUV有很多,而且各个都很卷,那么,极狐阿尔法T5在像宋PLUS EV这样的热门车型面前,有怎样的产品竞争力呢,它能否成为一台一黑到底的黑马呢,咱们不妨对比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外观设计方面,宋PLUS EV在改款之后外观上有了一些改进,采用封闭式前脸,大灯组也更加犀利,两边的导流槽也更有特点,和老款比确实个性了一些,但是整体看上去还是很比较臃肿,略显“油”味。

再来看极狐阿尔法T5的外观,它采用的是“向光而行”的设计理念,整体力量感充足,并且是一个俯冲的姿态,车身线条如同光影般流畅,并且它有四种颜色可选,其中的幻视白,从不同的角度看上去,车身会呈现出不同是色彩。这样的外观显然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虽然说颜值这方面,各花入各眼,但是“油腻”显然不是当代年轻人想要的。

在尺寸方面,极狐阿尔法T5同样有着优势,极狐阿尔法T5有着同级罕有的得房率,4690mm的车长,却有着2845mm的轴距,相比之下,宋PLUS EV虽然有着4785mm的车长,但是轴距仅有2765mm,其内部空间还是要比极狐阿尔法T5小一些的。

极狐阿尔法T5在车内采用了数字环绕座舱,悬浮岛式中控台,加上怀挡的设计,使得中控部分简洁且高级。车内并没有太多的物理按键,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在那块15.6英寸的中控屏中,并且内置8155芯片,车机系统运行十分流畅,人机语音交互反应速度也很快。而宋PLUS EV采用的是665芯片,其智能化程度要比极狐阿尔法T5差出很多。

在安全方面极狐阿尔法T5的优势则更为明显,车身的高强度钢占比高达81%,车身的扭转强度也达到了47119Nm/deg,其安全硬实力不容小觑。我们再反观宋PLUS EV的车身高强度钢占比,只达到了62%,由此可见,在车身强度方面,极狐阿尔法T5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当然健康安全层面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车内健康现在已经是刻在了极狐汽车的基因里。阿尔法T5和极狐汽车的其他车型一样,能够让车内无线接近“0醛0苯”的黑科技材料遍布全车,并且基本上车内能摸到的地方全部都采用了牙胶级材质与生态环保材料,能够有效避免细菌滋生,即便是小宝宝在车里乱摸乱咬,家长朋友也不用担心,并且也不会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除此之外阿尔法T5还在空调通风道内安装了四颗紫外线杀菌灯,杀菌率可达到99.99%。以上这些配置,基本可以赶超同级别所有车型了。

在动力和续航方面,极狐阿尔法T5有两种选择,520公里续航的版本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功率185kW,660公里续航的版本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最大功率200kW,这样的续航表现在同级别中算是第一梯队了,660公里续航的版本动力输出也很优秀,零百加速7.5秒,这样的动力,基本可以满是大部分家庭使用场景。虽说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域的老牌选手,其三电技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但新能源车型发展时至今日,宋PLUS EV相较于同级别车型,在数据方面只能说中规中矩。长续航版本的605公里的续航表现,在极狐阿尔法T5面前并没有优势,其电机最大功率也仅为160kW。

除此之外,极狐阿尔法T5还是基于800V平台下打造的车型。在800V高压超充的状态下,极狐阿尔法T5从30%到80%电量的充电时间仅需17分钟,即便是在普通的快充桩充电,也仅需25分钟。

随着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实用、安全、健康逐渐成为各家新能源企业去首要考虑的因素,极狐阿尔法T5就是基于这三方面而诞生的较为成熟的产品。虽然宋PLUS作为新能源SUV中的常青树,销量很亮眼,但在这个科技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时代,没有谁能够一直独占鳌头,相较于全新上市的极狐阿法尔T5,宋PLUS明显是有些力不从心,从设计到配置,显然极狐阿尔法T5,都更符合年轻家庭的选择。所以,各位想为家庭购买一台SUV的朋友们,多比较一下,再做选择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文推荐

  •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推介会在中国华电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召开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推介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政策宣讲会在湾谷科技园举行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